中宏网河南1月13日电 漯河市作为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全国信用建设示范区、全国企业信用和知识产权信用监管等国家级信用试点示范城市,坚持以信用建设五大体系建设擦亮城市底色,加快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根固柢,筑牢信用建设“基础桩”。一是构建“集、享、用、服”的智慧信用枢纽。增设高效办成一件事、信用报告替代等高频栏目。建立意识形态三级审查机制,保持安全“零事故”。二是创新“源头质检、解析规整、场景建模”的数据治理应用机制,实现15类重点领域归集治理,共享服务“零延迟”。三是实现行政管理、电气、纳税、不动产等特定信息应归尽归。四是首创“周交办、月讲评”机制,聚焦小微企业融资等10项重点工作,全面解决堵点难点。
源头活水,壮大民营经济“信天地”。一是完成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强化信用服务和安全合规管理,实现联合建模、智能撮合、一键放款,发布金融产品200余款。二是创新“红绿灯”风险预警机制,实现贷后监测可视化,主动“亮灯”预警,实现贷款逾期率0.26‰。三是设立贴息补助和5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实现金融惠企政策“精准推送”、“一键直达”。四是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成立5亿信用科创基金和服务工作站,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贷”“创新贷”“成果贷”等信用金融产品,科技转化推出卫龙辣条、魔芋爽等200余款市场爆品。
合力攻坚,提升监管效能“促发展”。一是运用综合信用评价结果,深化重点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实现43个领域210项信用监管制度全覆盖。率先实现跨区域联合监管,抽检精准度提高30%以上。二是推动“一纸信用报告”代替44个领域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实现“在线办、实时办、自助办、免费办”。信用报告上链存证,可在线核查追溯。三是归集公示6类信用承诺信息560万条。梳理296项承诺制审批事项,取消调整400余事项,实现“一纸承诺、现场即办”。四是建立“三书同达”与“预警提醒”机制。创新“掌上修复、并联修复、容缺修复”。办理时效压缩至半天,“高效办成一件事”,获批国家“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试点”。
点数成金,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一是实现国家、省、市三级数据一键直达。接入市建系统78个、政务信息资源全量挂载,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达95%以上。二是创新申请授权“在线办”、新增授权“简易办”、用户授权“一次办”的数据共享模式,建立首席数据官机制,供需对接时长压缩至1天,共享覆盖率增长96%。三是创新信用数据与“四电”融合应用,推动926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免证好办”,营业执照等52类高频电子证照“免提交”。此典型经验荣获全国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标杆奖”。四是创新数据开发利用和授权运营模式。漯河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代表,在“第十八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做经验分享。
惟实励新,跑出增资扩产“加速度”。一是加速信用赋能食品产业“优势常优、优势更优”,目前产业规模已达2千亿元,占全国的1/50。二是信用赋能食品行业监管。建设五位一体信用监管系统,联动移动执法端,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为企业松绑。首创“漯河智慧食安区块链云平台”,2万余家餐饮单位和供应商实现上链,共享商户档案、信用承诺等信息。手机端实时监控卫生状况,有效保护舌尖上的安全。典型经验被国务院全国推广,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城市。三是信用赋能食品产业链群发展。首创五链融合机制,构建“中食数联”食品产业集群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企业信用联盟,依托“双评价”体系,向506家守信联盟企业释放“信用红利”,精准发放纯信用贷款。四是探索空间地理信息与商贸物流、信用信息整合。出台“信用+物流”政策,推出“绿色通道”“政策补贴”激励政策,助推漯河成功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五是信用赋能产权保护、合同履约。首创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平台,打造全国首个“食品行业知识产权信用市场”,构建信用+知识产权监管体系。在国家知识产权信用监管试点验收中,获得全国第一名。首创“信用+维权调解”机制,关联信用档案,纠纷结案时间缩短至1个月内。获批唯一国家级食品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实施承诺容缺办、信用加速办,审查时间由4-6个月缩短至7-10天。六是建立合同履约监管制度和平台。事前“合同见签、备案入库”,事中“全域监控、风险预警”,事后创新“任务分派、调解帮扶”,记录合同履约监管信息,推动逾期合同完成履约。(刘丽娟 曹佳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