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 受访者供图
南阳内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这个年产生猪400万头的县城里,分布着千余家大大小小的养殖场(户),有全国知名生猪养殖企业牧原食品,也有仅有十来头猪的家庭养殖场。
规模虽各有不同,但走近它们,你会发现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没有异味、没有污水。
从一个发酵罐开始,让一头猪变成一个“加油站”,原本横流在田间地头的粪污,集中处理变身肥料,空气好了,地力涨了,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
一个个田间地头的“地力加油站”,便是“内乡模式”的一个个缩影。2023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中提出,“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内乡模式’”,被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在全国推广。
一个县城如何让全县千余家养殖场(户)都整齐划一地参与治理?养殖大县如何成为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绿色样板”?为此,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走进内乡,探寻“内乡模式”的做法和经验。
环境好了,老百姓心气顺了,养殖户规模也上去了
灌涨镇刘营村养殖户刘国庆养着百十头猪,猪舍墙外是一片菜地,上海青、小白菜颜色浓绿、长势喜人。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大粪坑。”内乡县畜牧局副局长苗俊锋告诉记者,内乡县1500余家养殖场(户)中,90%都是和刘国庆一样的规模以下养殖户。以前养殖户们环保意识不强,资金也不足,粪污无法处理就直接排放,猪粪到处流,臭气熏天,夏季蚊蝇乱飞,邻里不满意,四处投诉,同时,养殖户们也面临着环保不达标要停产的难题。
如何破解这个局面?秘密就藏在一个发酵罐中。
在刘国庆家的猪舍外,埋在菜地中的发酵罐只在地表露出一个收纳口,和城市下水井盖大小相当,上面盖着一小块水泥板,周边没有粪污,空气中也没有异味。
苗俊锋说:“经过多方对比,玻璃钢发酵罐密封性好,粪污发酵充分,气味儿还小,而且比起传统化粪池,投资少、占地也少,能用70年,埋在地下五六十厘米处,也不影响地上种庄稼。”
2020年,畜禽粪污资源化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县展开,为了减轻小散养殖户的经济负担,养殖户安装发酵罐,县财政补贴30%的安装费用。就这样,全县养殖场(户)都安上了玻璃钢罐化粪池,环境好了,老百姓心气顺了,养殖户规模也上去了,一下破解了农村人居环境的症结。
如今,刘国庆家的猪舍旁没有一丝污染,还成了全村的“地力加油站”,收集的猪粪不仅用在自家六七亩庄稼地,还成了邻里菜地里不可缺少的肥水。
指着自家的发酵罐,刘国庆说:“当时我是第一批申请装的,把以前的粪坑填了,还建了新的猪舍,现在养着100多头猪,比那时候养的更多,但一点也不脏不臭了,还省了不少化肥钱,要是搁以前直接浇地会‘烧’死庄稼,发酵完就能直接当农家肥。”
废料变肥料,粪污收储利用中心紧挨着种植大户
在内乡县,不仅刘国庆这样的家庭养殖户,还有145家养殖场都采用着这样的自行消纳模式,按面积和种植作物给出施用液态粪肥明白卡,全县不仅治理了粪污,粪肥还田利用环节也基本处于保本经营状态。
但剩余用不完又储满了的粪污,该如何处理?“发酵罐装满了就打电话,中心专门来车运走,接个管子十来分钟就把粪污抽走了,清理又快又方便。”苗俊锋介绍说,全县跑着37辆粪污运输车,通过北斗定位系统和电子围栏,实现“粪源清、去向明、轨迹准、档案实”,把养殖户自行消纳不掉的粪污,就近转运至所在乡镇的收储利用中心。
目前,全县除城关镇外,其余15个乡镇都建起了粪污收储利用中心。为了就近就地处置利用,粪污收储利用中心的选址都经过科学测算,建设在水肥需求大的种植大户、果林大户周边,辐射乡镇1/3甚至一半以上的养殖户,运输半径最好在5公里以内,运输成本最优化。
三种模式打通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
提到内乡养殖,就离不开从这里走向全国的牧原集团。来到位于内乡县余关镇的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年出栏生猪达210万头的猪舍旁,空气中并没有明显的异味。
记者在智能化猪舍中看到,这里装有负压异味收集设备对生猪气味进行工业化除臭,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通过专用管道收集后,分离制作沼气、沼液和有机肥,施肥还田或销往外地。
一步步探索中,内乡县逐渐打通了畜禽粪污还田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内乡模式”逐渐清晰起来。
内乡县畜牧局局长张富朝告诉记者,内乡畜禽粪污形成了三种处理模式:一是龙头企业智能降污减排、资源增值利用模式;二是中小规模养殖场以地定畜、种养结合模式;三是规模以下养殖户分散收集、集中利用模式。
“内乡模式”下,“猪养田、田养猪、农田变良田”的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来到内乡县总规划6.7万亩的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麦苗一片片延展开来,组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而在麦田下,铺设着全覆盖的水肥灌溉系统,养殖场富余的水肥、有机肥被输送给每一棵麦苗,成为茁壮成长的养分来源,实现每亩减化肥50kg,降农药20%,作物每亩增产300kg。
张富朝介绍说,通过水肥灌溉系统、智慧农业系统、农田数字化控制中心,实现从粮食生产到生猪饲养,再到畜禽粪污处理,重新再回到粮食生产,实现了场内养猪、场外种田、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的局面,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内乡模式”成就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内乡模式’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规模以下养殖户数量多、分散广、污染重、难监管而进行的。”张富朝说,在治理中加入科技手段,通过执法监管平台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常态化监管平台“双平台”管理,才探索走出一条小散养殖户粪污“产量清、去向明、全利用”的路子,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发展的双丰收、双促进。
张富朝说,在解决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发展的同时,意外地成就了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目前内乡县15个乡镇粪污收储利用中心建成的27个粪污收储利用点就像27个微型有机肥加工厂,源源不断地为周边农田提供养分,又像27个“加油站”,不断改善增强地力。
从2016年开始,内乡畜牧业发展经历关停拆迁、提标改造和全域治理三个阶段,对全县1450家规模以下养殖户进行了治理,实现了畜禽养殖污染全域治理、全方位覆盖。
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养殖场设施配套率100%,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治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9.88%,昔日因畜禽养殖引起的粪污直排、出境水水质断面超标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县域5条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监测常年保持在Ⅲ类水质以上。
如今,内乡以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夯实绿色发展的底色,以种养循环绿色畜牧业的华丽转身,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记者 樊雪婧)
原标题:种养循环,养殖场成了“地力加油站” “内乡模式”下,“猪养田、田养猪、农田变良田”的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