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温馨时尚,让乡村别具魅力。南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不断推出一批“美”“好”“新”的公共文化空间,群众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
高位谋划,“诸葛书屋”城市书房点亮群众生活。目前,中心城区已建成和试运营的诸葛书屋41个,全市投入运营的书屋80余个。南召县书屋内安装电子屏,播放南召旅游宣传片,设置南阳作家展柜。桐柏县茶祖小镇诸葛书屋布置了三军会师展厅、桐柏非遗文化展示,设置了购书专柜、书法展览区等。每个书屋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科技赋能,“三馆一院”成为文化新地标。南阳市文化馆科技感十足,数字文化墙显示每天进馆人数,“南水北调千米书法长卷”数字卷轴气势恢宏,市民可通过扫码免费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数字资源。市图书馆积极打造新型阅读空间建设项目,配备“国际标准录音”朗读亭3台,设置了数字森林AR技术体验区、数字海洋AR技术体验区、数字书法国学体验区,少儿“跑酷”数字学英语体验区,数字音乐森林视听阅览空间体验区、瀑布流电子借阅区。市博物院推出“AR视听讲解”服务,让文物三维沉浸式地呈现于眼前。市“三馆一院”自2020年12月29日开馆以来,接待游客突破584万人,成为南阳文化新地标、“网红”打卡地、文化会客厅、南阳最大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因地制宜,基层公共文化空间传承乡村历史。结合五星支部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工作,南阳市各地规划建设一批基层文化新空间,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倡树文明新风的主阵地。邓州市小杨营镇安众村围绕“五星”支部创建与传统村落保护,投入100余万元,打造集安众村汉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于一体的村史馆。南召县南河店镇龙王庙村通过民房改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内有文化合作社、图书室、布置了党史展展览,成立了30人的村文艺团。新野县建设红色纪念馆、溧河铺镇思源文博馆、王会岑民俗展示馆、歪子镇棉花庄村史馆等文博艺术空间;津湾乡依托桃园产业建设了五星支部创建馆、红色保育院、耕读小院、板面文化馆、桃源广场、桃夭广场等打卡地。
文产融合,跨界文化空间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乡村振兴激发各地竞相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新型文化空间的注入让近郊游、乡村游更具吸引力。淅川县毛堂乡龙泉村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建设了集休闲观光、亲子游玩、郊游研学、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度假区,打造乡村小剧场,为游客提供演出服务;该县星空瓦房民宿采取“基地+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的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累计带动当地村民60余人在基地务工,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村依托基础产业,建成红岭山地运动公园、酒文化园等文化新空间,常态化举办农民趣味运动会、“樱姿逐梦”绿色骑行、红岭山民间艺术节等活动。
社会参与,商圈文化空间打造消费新业态。社旗县酒乡小镇打造了游客驿站、文创空间等不同主题的聚合空间。在赊店老酒展示馆,每周固定的酒艺体验、花船表演等轮番呈现,成为本地传统民间技艺爱好群体的固定活动场所。福岭德馨佳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有图书室、健身室、广场、游园、休闲亭,定期开展音乐节、露营节、夜间健步等夜游主题活动,丰富周边群众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南阳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2022年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中,南阳数字文化馆获得全国基层文化空间案例奖,南阳市卧龙区归零文化村获得全国美丽乡村文化空间案例奖。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河南赛区)正在进行中,南阳各县市区积极参与,截至目前南阳已报名的参赛空间123个。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南阳市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已达314个。(记者 段平 通讯员 张存 陈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