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场聚焦海洋高质量发展的行业代表性会议先后举办。在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及2024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上,一系列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得到集中展示。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漫长海岸线和丰富海岸带资源。专家表示,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要加强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推动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今年8月,我国首套内转塔浮筒式单点系泊系统获中国船级社和法国船级社双重原则性批准证书,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深水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取得重大突破,对推动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从海洋装备研发设计到深海资源开发利用,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海洋各领域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快速积聚,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稳固。”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在助力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国内首个自主升降海洋牧场平台“湛农1号”成功下水,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自主研发的高压岸电自行机器人正式投用。在助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方面,国内首套抗浪型漂浮式光伏平台——“黄海一号”主体全部建成,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在广东珠海实现稳定产氢,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运行时间居世界首位,累计并网发电量超410万千瓦时。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余兴光认为,海洋科技作为探索、开发和保护海洋的综合性、交叉性、前沿性科学技术,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积极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海洋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在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转化能力持续提升
当前,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加速产业转化,赋能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大量技术与人才资源,是推动前沿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和关键环节。
走进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近百台中试设备正在有条不紊运转。平台自2017年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至今,已为120余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了1400余项技术服务。
中试平台被称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转站和孵化器,通过将技术从实验室设备向生产型设备迁移、开展规模生产的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在应用端试用等,为后续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然而,部分企业和科研机构由于缺乏相关配套设备或平台运维资金,常常止步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中试平台上跳动的数字不仅代表着技术信息,更是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创新密码。”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负责人洪专说。
在洪专看来,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不同企业在成果转化上的技术需求不同,同一家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也在变化,单个实验室很难做到与各类产业需求精准匹配。这就需要构建成熟多元的开放平台和技术体系,多维度、多领域满足科研成果转化需要。
据介绍,经过近10年实践探索,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设备已基本涵盖中试工艺流程的核心技术环节,可适用于生物医药、功能食品、生物制品、化妆品等,大幅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与风险,显著提升成果转化效率。
此外,多地围绕打通成果转化堵点,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在海南,深海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正式落地三亚,聚焦海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海洋经济智慧治理与科创服务一体化平台。在青岛,未来海洋食品产业发展创新中心共建协议正式签署,聚力破解海洋食品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以科研成果转化带动产业发展。
夯实基础补齐短板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国海洋产业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尚面临基础性创新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有待加强等挑战。
余兴光认为,以科技创新推动形成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要着力解决环境安全与生态安全两大难题。在环境安全方面,海洋开发利用正逐步从近海走向深远海,需要拥有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海洋环境感知和监测能力。高科技海洋装备是开发利用深海的重要基础,电力、淡水等能源资源持续高效供应是关键保障,这意味着要在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新材料、海洋清洁能源利用等领域进一步提高创新研发能力,提供与之匹配的装备设计和综合配套设施。在生态安全方面,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和智能手段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至关重要。
机遇与挑战并存。多位受访者告诉记者,海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发展潜力巨大。关键核心技术是贯穿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重要因素,能否取得整体性、创新性突破,直接关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针对制约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卡脖子”技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另一方面,要紧跟全球海洋科技创新趋势,推动数智技术融合应用,围绕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深海保护等部署科技力量,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培育创新联盟和创新矩阵,加强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领域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更好形成海洋科技创新强大合力。”余兴光说。(记者 纪文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