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从2025年全省地质工作会议上传出: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探获高产工业油流,初步评价石油资源量达4.27亿吨,实现国内中小盆地新区新层系找油新突破!
“省部合作开新局,理论创新拓新路,科技助力新突破。”河南省地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新突破,不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含油盆地在河南诞生,而且开辟了公益性油气调查新区新层系,更将示范引领全国中小盆地油气勘查,为国家开拓油气资源接替领域提供新的参考方案,助力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体制机制创新
打造省部实施大项目新典范
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接续基地调查,是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署的2024年重点项目。
早在202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就在灵宝区块部署实施了“豫峡地1井”,探获好品质轻质原油,机抽初始日产量56.14立方米工业油流、稳定日产量27.53立方米工业油流,实现三门峡盆地50年来油气调查重大突破。
2023年12月,河南省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创新确立了“政府主导,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科技引领,快速突破”的央地企协调联动机制,河南省政府还特别成立了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工作专班,助力久攻未克的南华北地区中小盆地群推进油气资源调查。
在省工作专班的指导协调下,2024年1月,省地质局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签订《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接续基地调查评价合作协议》,联合组建项目团队,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快速突破”的新机制,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优化实施方案,将三门峡盆地油气调查的主攻地区确定为河南灵宝,率先完成灵宝区块勘查评价工作,为加快后续油气开发奠定基础。
为提高找油成功率,省地质局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密切协作、积极推进,调配先进的钻机和配套的井控、钻具等设备,投入钻探管理及施工人员近百人。
为了抓工期、抢进度,早日取得油气勘查项目突破,在省工作专班的指导协调下,省地质局有序推动项目实施,组织强有力的项目团队,最高峰时达522人,130多辆施工车辆,按照任务,开展二维地震勘探210千米,三维地震勘探30平方千米,实施两口井共6000米的钻探和试油工作。
自项目启动以来,省地质局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等部门密切协作,从总体设计、测线部署、方法试验、地震施工、资料处理解释、井位论证等环节联合攻关,共同研讨,取得“孔孔冒油”的重大突破,一个新的油气资源接续基地即将在三门峡盆地诞生,创造了省部合作实施大项目的新典范,实现了部省战略合作协议的项目预期。
科技理论创新
实现中小盆地找油新突破
中小盆地地质构造复杂,油气勘查一直是我国石油地质领域的难题,尤其三门峡盆地所在的黄土塬地区地震勘探,一直是技术的难点。再加上灵宝地区地形复杂,有巍峨高山、湍急河流、望不到边的果树和人口密集的村庄,给施工带来重重挑战。
为了早日取得突破,联合项目团队密切配合,深化理论研究认识和技术方法应用创新。
“开展二维、三维地震勘探,就像给地下层位做CT,可以初步判断油气藏存在的位置,为找油提供依据。”省地质局三门峡油气勘查项目负责人郭大伟说,通过采用地质—物探一体化储层预测与评价等技术,进行大量地质调查和地震勘探工作,他们建立了区域构造演化模式,评价优选有利油气藏,为油气勘查突破提供有利目标靶区,首次建立了适用中小盆地的勘查技术方法体系。
“通过对采集的二维、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处理与解析,查明了三门峡盆地地质结构组成,厘清了盆地构造格架,将盆地划分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六凹两凸’构造格局,揭示了地层埋深、厚度及展布特征,提出了下生上储成藏类型;创新形成断陷盆地晚期油气成藏的地质认识,指导了有利油气藏评价和井位优选,科学部署了两口评价井。”省地质局总工程师杜欣说。
通过进一步基础地质研究,项目科研团队打破了三门峡盆地烃源岩成熟度低、生油层薄、油气潜力有限的传统认识,开始聚焦精细勘探,使用重磁—高精度地震—钻探等,综合勘探工作突破认识禁区和技术盲区,进一步深化了油气成藏富集理论,形成符合河南中小盆地地质特征的油气成藏理论。
2024年5月31日,经专家论证,在函谷关构造部署实施豫灵1井、豫灵2井,由豫地科技集团下属资源三院、资环四院承担施工。
2024年8月7日,豫灵1井完钻,井深2480.48米;9月8日,豫灵2井完钻,井深3305米。2000多米的预测油层深度和实际钻探深度仅相差几米,充分验证了地震勘探的高精度;在钻探方面,钻孔岩心获得率均超过95%,获得了宝贵的油气勘探第一手资料。
随后陆续开展的试油工作,让项目团队倍感振奋。豫灵1井经测试,机抽获得稳定日产量15.5立方米工业油流。豫灵2井第一试油层段(2238.10米—2253.80米)获得自喷稳定日产量产31.62立方米工业油流;第二试油层段(2186.30米—2211.80米)获得机抽稳定日产量92.52立方米工业油流;第三试油层段(1934.00米—1943.40米)获得机抽稳定日产量11.59立方米工业油流。结合此前豫峡地1井的试油情况,初步评价盆地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4.27亿吨。
“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调查取得新突破,创新省部合作体制机制是基础,扎实做好基础地质调查是保障,创新提出断陷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新认识是根本,创新建立低勘探程度中小盆地适用的经济高效绿色勘查技术方法体系是关键。”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脚踏实地、敢想敢干,创新引领、行稳致远。河南地质人在不断创新求索中,实现地质找油新突破,是使然也是必然。(李想 周强 王浩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