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河南3月3日电 工程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严重破坏市场公平正义,损坏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连日来,淅川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充分发挥招投标领域预防和查处腐败及违法犯罪问题“前哨站”作用,坚持关口前移,强化源头治理,在制度建设、现场管理、廉政教育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制度“刚性”约束权力“任性”,以科技手段压缩寻租空间,以严明纪法筑牢廉政防线,打好“制度+科技+人防”组合拳,当好预防招投标腐败问题“吹哨人”。
优化制度,堵塞风险漏洞。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全面规范交易行为,堵塞风险漏洞,保障良好交易秩序。通过梳理完善四大类交易流程及各股室、各岗位廉政风险点,明确责任划分和操作规范,制定针对性强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腐败滋生的空间。出台《关于对招标文件实施公平竞争审查的通知》,坚决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给招标文件装上“公平秤”。出台《进场交易项目见证服务规定(试行)》,对交易项目各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严格督查,进一步提高了交易数据真实性、交易现场规范性和交易行为合法性。同时,将《开标室管理制度》《评标专家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上墙公示,让各交易主体能够更直观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增强制度的透明度和执行力。
科技赋能,强化监督管理。依托科技创新,及时发现异常交易行为,强化监督管理。注重“物防”,完善电子门禁系统,实现专家进场环节的封闭管理;设置独立评标席位,实施分散评标,有效防止了专家在评标过程中的过度沟通;升级开评标现场监控系统,实现了开评标现场全程存档,监管无死角,让违规无处遁形。注重“技防”,建成智慧化交易见证综合平台,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环节的交易见证均线上留痕,替代传统“人盯人”模式。创新开展了全市第一个“五地合一”的1+N多点评标项目,并推出了“双盲+分散评审+远程异地”评标新模式,大大降低人为干预的风险,以完整有效的闭环管理模式,促使中心综合监管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加强教育,筑牢廉政防线。以阳光党建引领阳光交易,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综合运用党纪学习教育、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使每一位干部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腐败的危害,自觉抵制腐败行为,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切实筑牢廉政防线。印发《工作人员“十二条严禁”管理规定(试行)》,以纪律“紧箍咒”进一步规范中心工作人员行为举止,确保工作人员正确行使手中权力,依法依规提供服务,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同时,积极配合县严厉打击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腐败和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及时为上级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及音视频资料,与县纪委、发改、住建、财政等相关纪检监察及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交、联动查处等协同工作机制,形成整治工程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的工作合力,让利剑高悬、警钟长鸣成为常态。(王亚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