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河南1月14日电 为进一步推动漯河市失信行为专项治理,落实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等工作部署,漯河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创新谋划“失信治理+信用修复+审执衔接”新路径,全面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失信治理,营造诚实兴商“好氛围”。一是清单管理。按照国家月度信用监测指标和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要求,对上级下发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名单进行调查摸底、系统梳理,细化企业基础信息、经营状态信息等,各县区建立基础台账和数据清单,重点加强对吊销、注销、迁出、停业、失联、清算、破产等企业状态确认,进一步梳理退出、帮扶和约束三类企业主体,建立专项治理清单。二是有序清理。对市县两级法院实行季督导并纳入分包县区人员督导事项。市法院实行月调度,逐月下发存量清单和新增清单,分析失信企业困难和案件执行情况,协调解决县区法院执行工作中的难题,帮助企业纠正失信行为。同时,严格审批新增失信主体名单,涉及企业由各基层法院执行局负责人审批。采取台账管理和督促并行的方式,对上级下发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名单进行清单管理与分级分类,累计退出失信信息410余条,全市失信主体存量占比逐渐下降。
信用修复,助力高效办成“一件事”。强化市信用信息平台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枢纽”功能,能够公开的信用信息由“信用中国(河南·漯河)”网站统一对外公示或提供公开查询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信用信息多头公示导致的“修复不同步”问题,实现“一网公示”。创新开展《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和《信用修复流程指南》“三书送达”,主动告知行政处罚相对人的被处罚信息公示网站、最短公示期、失信影响、修复方式、修复咨询电话以及“保姆式”信用修复操作指引,实现“一次告知”。统一并简化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在市信用网站集成发布各类失信信息修复流程,实现“一站指引”。畅通线上“信用修复一件事”“漯易服”微信公众号和线下窗口信用修复办理渠道,实现“一口受理”。建立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修复结果“一并互认”。全市完成信用修复29853条,其中,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440条,严重违法失信信用修复1379条,其他失信信息信用修复28034条。
审执衔接,引领治理处置“加速度”。上线全省首家“审执衔接”系统,对所有生效审判案件短信告知胜诉当事人生效信息,提醒其申请执行立案;向被执行人送达督促函和执行风险告知书,督促被执行人在履行终止日期内履行生效判决。在被执行人经督促不履行生效判决,申请人同意执行立案的情况下,系统自动抓取立案材料并推送给申请人,由申请人一键完成确认申请立案,并自动生成执行申请书,申请人补充完善信息并签名后,系统自动完成执行立案。以数字化应用强化审执无缝衔接,有效解决了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衔接不畅造成的“执行难”问题,高效促进了严重失信治理质效的全面提升。“审执衔接”系统上线运行后,漯河法院案件生效到首次执行期间将从187天减少到30天以内,缩短了157天,提升失信治理时效,约束失信企业的同时,保障当事企业权益。(刘丽娟 曹佳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