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河南11月2日电 通办业务受理、通办业务审核、通办结果送达。在2021欧亚经济论坛工商领袖会议暨经贸合作洽谈会上,三门峡市与其它13座城市签订了关中平原城市群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标志着三门峡市“跨省通办”的朋友圈升级扩容,今后无论身居三门峡还是远在异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理业务将越来越方便。
图为:市民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跨省通办”窗口办理业务
三门峡市将与关中平原13座城市医疗、社保等实现“跨省通办”
据了解,根据合作协议,三门峡、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杨凌、延安、商洛、运城、临汾、天水、平凉、庆阳等4省14座关中平原城市群市(区)本着“就近办”的服务理念,为各市(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政务服务,共同结成“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异地办理业务合作。
此后,三门峡市将与其它13座城市围绕医疗、社保、公安、公证、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全面梳理办事频率高、反映强烈、需求量较大、群众获得感强的事项,根据实际办事需求分批次扩充,成熟一批,公布一批。制定通办事项标准,规范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审查要点、流程和时限。通过各地政务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布,让企业和群众按标准准备,异地窗口照单收件。并建立关中平原城市群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运行机制和全流程监督管控机制,明确事项办理流转具体程序,细化人员岗位职责、联动方式、流转程序,对收件受理、过程办理、办结送达等环节进行规范和跟踪督办。
同时,今后各地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分别设置关中平原城市群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专窗,明确专人授权负责联办事项的咨询、收件、审查、协办、结果送达。窗口与窗口之间开展异地视频会商收件,实现全过程记录和点对点视频对话、视频核验。此外,为方便企业和办事群众寄递资料,14座城市还将建立邮递收件和管理机制,对于审批部门确需收取原件存档、不便异地出证事项,采用“邮政跑”“快递跑”代替“群众跑”。
公积金贷款、提取实现异地办理,市民称赞“太方便了”
日前,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区营业部服务大厅“跨省通办”窗口,一位女士焦急地向工作人员询问住房公积金相关业务。原来该女士准备在三门峡市区购买一套商品房,可是自己的住房公积金却是在郑州缴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窗口工作人员的提示下,该女士按照贷款业务办理流程,借款人需提供异地缴存证明和个人缴存明细。为避免该女士开具贷款所需相关材料在两个城市之间“往返跑”,窗口工作人员主动向其介绍了“跨省通办”业务,并迅速为该女士办好了异地贷款材料。两个城市,两家中心,一个平台,不用往返跑路就拿到了贷款所需要件,“‘跨省通办’真是省时省心,太方便了。”该女士高兴地说。
“今年9月份,家住灵宝市的陈先生顺利提取到在天津缴存的公积金,成为灵宝市首位办理购房提取公积金‘跨省通办’业务的缴存人。”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陈先生工作地在河北承德,公积金在天津缴纳,2015年底在灵宝市购买了一套住房,并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灵宝管理部申请办理了异地公积金贷款。今年9月份,趁着回家休假的机会,陈先生带着相关材料到灵宝管理部“跨省通办”服务窗口申请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了解到陈先生的情况后,灵宝管理部工作人员及时与天津市公积金中心对接,帮助其顺利办成了公积金提取业务。
在“跨省通办”业务实现之前,住房公积金相关业务必须回到缴存地办理,这不仅需要职工耗时费力“两地折返跑”,还要花上一笔不小的路费。据了解,自去年年底,三门峡市住房公积金相关业务已逐步实现“跨省通办”,截至目前,住房公积金信息查询、正常退休提取、单位登记开户、购房提取等8项业务均已实现全国范围内通办。
三门峡市教育、就业、社保、医保、养老等业务,已逐步实现“跨省通办”
“近年来,全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智慧政务建设,进一步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拓展服务渠道,缩短办事时限,提升服务质量,为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早在2019年6月,三门峡、运城、临汾、渭南四市共同签署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四市共建“数字金三角”合作协议》,打破信息壁垒,消除数据孤岛,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跨区域、跨行业、跨业务的数据共享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去年年底,三门峡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与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和陕西省渭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签定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框架协议》。四市政务服务机构采取“全程网办、代收代办、跨省联办、跨省审批”等方式,加快推进区域内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异地通办、就近办理”,有效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区域内企业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政务服务。
今年5月份,湖滨区与运城市平陆县实现“跨省通办”,可办理包含失业登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14项业务。
同时,陕州区与运城市平陆县、绛县、芮城县已进行了“跨省通办”事项签约仪式,在各自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跨省通办”窗口,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方式,初步实现“跨省通办”。此次两地第一批跨省通办事项共55项,重点包括教育、就业、社保、医保、养老、婚育、出行、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下一步,继续分批次梳理可“跨省通办”高频和操作性强的政务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大大减少企业和群众“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推动企业和群众异地“跨省通办、一次办成”。(郑帅 聂伊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