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河南12月17日电 今年以来,漯河市以“四聚焦”为着眼点深耕基础教育,加快提升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致力构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及特殊教育四位一体的优质教育体系。
聚焦“普惠” 强化学前教育保障能力
拓宽普惠资源,激发教育活力。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持续加大投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近2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0余所,新增学位15570个,有效缓解了学前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
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以舞阳县作为先行示范,依托3所高质量的公办幼儿园成立学前教育集团,采用“强园带弱园、大园扶小园”的模式,对全县14个乡镇实施全面结对帮扶计划。
强化师资建设,筑牢育人基石。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新设公办幼儿园机构26个,增加编制1000余名等措施,有效填补了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机构设置及教师编制的空白。
聚焦“均衡”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破解学位难问题。累计投资30亿元,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0所,新增学位3.8万个,有效缓解了全市中小学学位不足和“大班额”问题,为适龄儿童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学位资源。
深化集团化办学,促进师资均衡流动。实施学区内、集团内和城乡间领导干部、骨干教师交流轮岗计划,每年组织近百名优质学校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前往薄弱学校、乡村学校进行轮岗交流。
聚焦“特色” 推动普通高中内涵式发展
强化特色引领,构建多元化育人体系。通过积极探索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模式,建成11所普通高中特色学校。
强化教师学科育人能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整体跃升。指导县区普通高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将社团建设作为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工作抓手。
加强师资培训,适应新高考新课程要求。组织普通高中校长及骨干教师参加针对新高考和新课程的各类培训活动,帮助学校和教师深入理解新高考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与具体要求。
推动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普通高中同学段组建教育集团的基础上,探索由优质高中领办中小学校全学段纵向贯通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通各学段壁垒,实施基础教育各学段无缝衔接与贯通培养,形成“管理共建、师资共用、研训共联、文化共育、资源共享、质量共计、发展共赢”的小初高一体化发展格局,进而实现集团内优质教育品牌的辐射与合作再造。
聚焦“融合” 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优化招生入学机制,切实保障受教育权利。锚定“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大力推行《漯河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构建起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发展格局,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应入尽入”,截至目前,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高达99.58%。
推动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成立漯河市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开办特殊教育学前部,以满足学龄前残疾儿童就学需求,目前特殊儿童入园人数已达90人;依托漯河市特殊教育学校设立高中部,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以满足全市残疾少年高中阶段教育需求。目前,全市在校高中阶段残疾学生186人。
发展普特“双赢”教育模式。成立漯河市特殊教育资源和指导中心,加强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指导,严格执行“一人一案”,推动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让每一位特殊儿童焕发生命光彩。目前,全市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达959人。
实施集团化办学,助推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联合全市7所特殊教育学校,组建了河南省首个特殊教育集团。通过举行听障教育、智障教育、视障教育、孤独症教育等办学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观摩活动,开展40余人次教师轮岗交流,组织60余人次赴浙江、安徽等地特殊教育名校观摩学习,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办学质量,推动县区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传承非遗技艺,为特殊学生铺就成才之路。结合特殊学生的就业需要,开设泥塑、面塑、剪纸、唢呐、健身龙、舞青龙、盘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并邀请漯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每周亲自到校授课,让残障学生掌握生存绝技,为特殊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张晓芳 曹佳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