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河南4月9日电(记者 门杰丹) “技术成果为牧原的发展带来了新知新见。”4月7日至8日,来自13个国家的70余家企业精英齐聚河南省南阳市探讨养猪业未来发展之际,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如是表示。
在主题分享中,秦英林指出,牧原集团从年出栏22头猪快速发展到7000万头的规模,得益于托佩克、大荷兰人、美国运高等世界养猪业前辈在育种、饲料营养、装备设备、屠宰加工等方面的养猪技术和养猪科技成果的共享、分享,这些技术成果为牧原集团的发展带来了新知新见,为技术问题的解决找到了可参考的方案。
对于这一说法,从牧原集团的发展中不难得到佐证。
资料显示,牧原集团始建于1992年,是一家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牧原股份)是牧原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
牧原股份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以科技为翼,牧原股份打破行业、学科的界限,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在育种、智能化设备、物联网管理等方面不断更新迭代,持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服务支撑养猪主业。
通过持续推进数智化创新,牧原股份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互联网创新研发出5大类30余种200万套智能化设备,应用到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智能环控、智能饲喂、智能巡检、猪群咳嗽管家、无针注射器等关键智能设备与解决方案,用科技赋能养猪,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猪群健康管理水平,为大众提供更高品质猪肉产品。
仅从人工智能在牧原股份的应用,就可窥见一斑。
过去做猪的育种,需要测定猪的数据,这个数据量非常庞大,过程很累,也很繁琐,极其耗费人力。现在通过AI,前后左右一看,就知道猪有多长、多重,甚至瘦肉率多高,这些数据都能体现出来,解放了大量人力,直接帮企业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如猪病预防,猪咳嗽一声,AI听到声音后就会继续分析,判断可能是哪一种疾病带来的咳嗽;如果看到小猪拉稀,AI拍个照片一比照,就能知道可能是哪种病导致;AI还能把这些信息传递给饲养员,辅助干预。也就是说,原本需要很高技术含量的工作,通过AI就会变得更简单。
秦英林曾表示:“我们做AI基于需求,对AI的投入没有限制,因为这些需求解决之后符合降低成本的方向。”
在数智化创新的同时,牧原股份还构建物联网管理平台,整合前端智能设备采集的数据,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通过数字化深度管理300多家子公司,14万名员工;200多家饲料厂,1100多家养殖场,10个屠宰厂,200万套智能设备;每天产生10亿条数据,精细化管理到每一个单元、每一台设备、每一头猪、每一个人,实现养猪全场景数据高效管控。
另外,牧原股份还聚焦生猪产业链的数智化应用场景与业务需求,打造集农业种植、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智能装备及平台服务于一体的生猪产业互联平台。通过向行业输出“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管理”等服务,推动生猪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对于技术创新,今年初秦英林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新科技时代,一定要技术创新。
2024年,牧原股份投入研发费用17.47亿元,专职研发团队6486人,加上技术人员达1万余人,累计申请国家专利2276项,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