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河南3月14日电(记者 门杰丹 见习记者 黄鑫) 周口三川交汇、一河穿城,因水而生、因港而兴。周口市积极挖掘内河航运,采取了哪些重点举措?进展和成效如何?3月14日,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新闻发布会上,周口市副市长梁建松回答了记者提问。
梁建松回答记者提问。杨英刚 摄
内河航运优势转化为物流成本优势
梁建松介绍,2025年2月,周口市成功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内河航运再次成为周口发展的独特优势。水运成本最省、运量最大、耗能最低,据测算,公、铁、水的成本之比为5∶2∶1。内河水运成本大致处于0.05-0.1元/吨公里区间,为充分发挥沙颍河通江达海的天然优势,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周口市全面实施河南省内河航运“11246”工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实施多式联运、开展智能化改造、优化服务保障、加强区域协作,通航能力和通行效率大幅提高,成功将内河航运优势转化为物流成本优势。
基础设施方面,沙颍河航道“四升三”升级改造和配套工程快速推进,沈丘航运枢纽船闸等配套工程竣工投用,已具备通行2—3千吨单船、1万吨拖队能力,大型船舶的通行有效提高了航道的利用率,运力的提升带动运输成本明显下降。
多式联运方面,宁洛、大广、商南、盐洛、安罗、阳新等6条高速穿境而过,周口中心港集疏运铁路专用线正在加快建设,计划2026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实现与漯阜线、京广线、京九线等铁路干线的无缝衔接,“公铁水”多式联运在周口中心港将更加顺畅,可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极大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
智能化建设方面,大力推进沙颍河信息中心建设,积极开展智能化码头改造,周口中心港范营作业区年吞吐能力达3000万吨,智能化集装箱专用码头小集作业区总规模为年吞吐200万标箱,一期工程今年底建成投用后年吞吐可达100万标箱的能力。
服务保障方面,积极推进集装箱堆场、冷链智慧物流园、仓储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围绕航运贸易业务一站式办理,积极引进航运、物流、贸易、货代等企业80多家,助力港口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
区域协作方面,积极推动豫皖联手,推进上下游信息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联合调度、沙颍河航道尽早实现夜航;充分发挥江淮运河作用,从河南出发的货运船舶经芜湖运送到长江沿线一带,运输时间至少缩短1/3,运费降低25%,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
发布会现场。杨英刚 摄
加快推进周口港三大标志性工程建设
梁建松表示,得益于社会物流成本的下降,周口港已成为河南省乃至淮河流域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内河港口,累计开通18条国内集装箱航线和14条国际集装箱航线。2024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5205.64万吨,同比增长27.5%,占全省水运总量的87.5%;集装箱吞吐量16.3万标箱,同比增长56%,货物集散覆盖豫、晋、陕、宁、冀等省区,辐射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吸引了益海嘉里、河南钢铁周口基地、瑞茂通等一大批临港偏好型产业项目,及中储粮、中农等仓储物流项目落地。
“通江达海”不仅是区域空间的联通、地理距离的拉近,更是生产方式的变革、产业结构的重整,将为河南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优势再造,开辟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中部便捷出海大通道,提供强有力支撑。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周口港200万标箱码头、疏港铁路、智慧航运中心三大标志性工程建设,构建周口‘公铁水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塑造枢纽经济新优势,为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梁建松表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