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全国两会标注了新的时代方位——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政府工作报告中新概念、关键词层出不穷,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广受关注和热议。
标注新方位,开启新航程。中宏网河南围绕两会热点,推出“坚定发展信心 激发创业创新创造力量”系列报道,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舆论氛围,激发各界奋勇争先的热情与激情。
中宏网河南3月13日电(见习记者 杨英刚)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具身智能”“6G”“人工智能+”培育未来产业
具身智能
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具身智能”,将加快实现具身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人工智能发展新赛道。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一个交叉学科。”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政府参事、福州理工学院校长陈国鹰解释,具身智能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能感知,二是可进化,三是会学习。简单来说,具身智能不光有诸如人形机器人等的躯壳,还有着会思考的“大脑”。不同于现有机器人的固定功能,具身智能可以在感知周围环境、场景的基础上不断学习、进化、提升,从而完成更多任务。此外,除了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还可能有其他多种形态,比如各类设备终端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介绍,她所在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了Q系列人形机器人,构建了“通用人形机器人大工厂”这一核心技术底座,核心底座通过智能算法对硬件系统不足的补偿,以及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形成了核心技术壁垒。
6G
同样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6G”,也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议。“所谓‘6G’,指的是第六代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也可以叫作第六代移动通信制式或标准。”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袁弋非介绍,与此前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6G不局限于通信,还能提供无处不在的覆盖、感知、AI等服务。在通信方面,传输速度更快、时延更小,用户体验会得到更大提升。6G的用户不仅是人,也包括机器、传感器、物联网终端等,特别是在物联网等垂直行业将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6G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我们的理解就是在5G基础上,6G的传输速率、带宽、便捷性会更高一个量级,网络泛在补盲会有更大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泽义表示。
人工智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参加全国两会的多位代表委员认为,当前“人工智能+”与行业、场景的融合成为共识,需求极大。中期来看,随着AI技术普惠化,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搅动产业竞争态势,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曙光。
“DeepSeek的出现节省了算力和数据量,大大降低AI应用成本,中短期有望看到细分垂直领域应用端的大爆发。”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田丰认为,DeepSeek实现了“巧力出奇迹”——经济型算力也能创造奇迹。未来一两年中小企业会更加积极地采用AI应用,大型企业会基于开源模型研发行业大模型,“‘人工智能+’的奇点即将到来!”
关于“人工智能+”,河南早已将机器人与装备制造产业纳入28条重点产业链。当下,河南拥有50多家机器人重点企业,涵盖整机、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环节。中信重工、郑煤机、翔宇医疗等多家公司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研发生产出工业机器人、商业服务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等诸多产品。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首次以“未来产业”身份亮相。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纳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架构,强调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速其发展,这也显示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已经开始从概念探索迈向规模化应用。
商业航天
当下,商业航天正成为大国竞争的新领域、科技比拼的新阵地、产业角逐的新赛道。发展商业航天,不仅是当前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的重要赛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河南省在抢抓商业航天新机遇中快步紧追,聚焦通信、导航、遥感三大领域,坚持“星、箭、数”同时发力,先后出台了《河南省卫星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打造河南卫星及应用产业“2+N”空间布局,明确将郑州、鹤壁作为全省卫星产业两大战略支点之一,支持建设全链条卫星产业集群。目前,鹤壁已建成全国首个雷达商业遥感卫星制造基地——天章卫星智造基地,年产能达到100颗,航天驭星地面接收站已经开始高效运行。
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具有成长带动性强的特点,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广泛应用在空中配送、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能够促进新消费,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重塑未来交通与物流格局。”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住豫全国政协委员,中航工业特级技术专家、光电所研究员羊毅表示,“河南作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大省,人口众多、产业丰富。这就为河南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优势。”
正如羊毅所说,河南在2024年就出台了《河南省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为低空经济产业提供了顶层设计支持。郑州、安阳是首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安阳获批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郑州市已开通三条低空无人机物流试飞验证航线。此外,依托安阳无人机产业园和省级研发平台“蓝天实验室”,构建了覆盖研发、制造、检测、应用的无人机全产业链生态。
预计到2027年,河南将建成20个左右通用机场及兼具通用航空服务功能的运输机场,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家左右,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超过25个,通用飞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10万小时,无人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200万小时。低空经济标杆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容升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