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河南10月24日电(记者 陈斌 李天慧) “‘殷商之源在商丘’,欢迎大家走进这座千年古城,品味厚重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的鲜活色彩。”10月24日,在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商丘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翁铁军发出诚挚邀请。
发布会现场 张鑫雨 摄
商丘是殷商文化的发源地。从先商到古宋,自汉唐至明清,历朝历代均在这里兴都建城,可谓“一城阅尽五千年”。特别是商朝、汉朝、宋朝三大王朝诞生在商丘,三大王朝的开国之君都把这里视为“龙兴之地”。
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翁铁军介绍商丘推进殷商文化探源工程、挖掘殷商文化内涵的具体做法 张鑫雨 摄
翁铁军介绍,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殷商之源文化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商丘品牌。
以文明探源工程为依托,全面推进学术研究和考古实证
商丘积极融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国家考古重点工程,组建考古研究院、殷商文化研究会,大力实施兴文化工程,推动国家和省级研究机构在商丘设立工作站、分会,深入挖掘研究殷商文化的源与流、内涵特质、生活礼制,获得大量资料和成果。
翁铁军举例道,比如:在永城王庄遗址,商丘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的特大型墓葬,是目前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墓葬之一,说明那个时期的王庄已经进入了古国时代,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全新样本。比如,在宋国故城遗址,商丘发现两周、两汉、隋唐、宋金以及明清不同时期的城墙夯土遗存上下叠压,“城摞城”的奇观展示了商丘丰厚灿烂的文化,更以实物形式进一步印证了商丘3000多年不移位、不断代的中国古城池建设史。
以增进群众文化福祉为目标,一体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群众喜欢什么样的文化生活,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文化产品。”翁铁军说。
一方面,商丘用心做好精品创作和公共文化服务,编创了《小推车》《睢阳忠烈》《故道槐花香》《天下清德》等大量文艺作品,建成并免费开放了33个城市书房,初步构建起10分钟文化服务圈。
另一方面,商丘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和利用,将非遗纳入产业发展之中,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的市场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中国画虎第一村’民权县王公庄村有900多人从事绘画和相关产业,年销售画作9万余幅,产值近亿元。商丘非遗剪纸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友人,被多国领导人收藏。夏邑县火店镇生产的宫灯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翁铁军表示。
以推进传承创新为路径,促进文旅繁荣和业态培育
商丘着手制定了殷商之源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初步确定了“一区一群两带四径”文旅发展空间格局。重点推进商丘古城、火神台、汉梁文化公园、花木兰故里、庄子故里等一批文旅体验项目,打造了868、唐虞等一批青年创新创意基地。云华梦沉浸式剧场、短视频拍摄基地、考古研学基地等一批业态受到广泛欢迎。
翁铁军介绍,商丘围绕戏曲丰富培育妆造、研学、体验、拍摄等多种业态模式,既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以戏为媒扩大了消费市场。今年国庆期间,商丘在商丘古城举办了豫剧文化展览、豫剧快闪、豫剧大巡游、戏迷互动等一系列沉浸式主题活动,吸引游客36.5万余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