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用电这个话题,以前大家更关心“用了多少电?”“电价是多少?”,如今“用的什么电?”也将成为关注焦点。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明确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从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该政策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有利于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用能需求,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为何单给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开“绿灯”?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推进能源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政府提出了能耗“双控”目标,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动必须严格在相应目标值以内进行,超出目标便会亮“红灯”。去年9月份,我国不少地方因为能源消耗超标,开展有序用电,企业生产和新项目上马受到影响。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通俗称为“绿电”。生产生活中消耗“绿电”并不会大幅增加碳排放,对于环境冲击影响较低。如果像高排放的化石能源一样限制“绿电”消费,并不科学。
给“绿电”消费发放通行证,有利于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合理用能需求。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活动必须在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约束下进行。能评是工业企业新上项目的关键制约因素,由于各地能耗指标有限,一旦用完,新项目就不能立项。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意味着在能源消费总量指标紧张时,企业可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项目能源,从而通过能评考核。比如,一些化工企业已经开始加大光伏自备电厂的投资力度。对于用能大户而言,当年度能耗指标不足时,既有项目的正常生产,也可以通过消费“绿电”得到保障。
给“绿电”消费发放通行证,还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企业消费“绿电”,促进新能源消纳。装机与消纳矛盾一直是制约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不仅有因新能源电力特性造成的发电侧消纳难题,用电侧对于新能源的接受度不足同样是影响消纳的重要因素。政策实施后,受到碳排放强约束和提出碳中和主张的市场主体将更加倾向于使用“绿电”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地方政府也更有动力改善用能结构,提升“绿电”开发、消费比例,以满足国家既定的能源消费考核目标。随着用电侧对“绿电”接受度的提升,新能源装机与消纳的矛盾有望得到缓解。
事实上,扩大“绿电”消费已成为不少企业追逐的新目标。今年“双11”,阿里巴巴提前购买储备了3200万千瓦时“绿电”。此前,腾讯、秦淮数据等企业也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了“绿电”大规模交易。晶科能源近日则宣布,已成为业内率先实现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过50%的光伏企业。企业之所以对“绿电”如此热衷,主要是因为国内“双碳”政策的引导和要求,以及来自国外产业链和欧洲碳关税的外部压力。特别是一些外向型企业,如果不提高“绿电”消费比例,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生存。对上市公司而言,随着资本市场对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愈加看重,“绿电”消费也成为刚需。
不过总体来看,国内“绿电”市场还处于建设初期,企业“绿电”消费仍不普遍。目前我国“绿电”消费主体以国际化企业为主,大多数市场主体的清洁能源消费意识不强。对比欧洲市场,国内“绿电”交易规模体量小,企业参与积极性低,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概念。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培养企业“绿电”消费意识,畅通“绿电”交易渠道,完善交易机制和电力市场,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消费。
在鼓励“绿电”消费的同时,还要努力克服“绿电”现有的缺点,使其变得跟化石能源一样廉价和可靠,这是“绿电”大规模替代的关键。在成本端,虽然一些地区新能源发电侧已做到平价上网,但如果算上长距离输配电成本,加之未来电力部门对新能源电源并网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新能源与煤电相比仍无成本优势。要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推动新能源成本下降,努力实现“发电+储能”平价上网。同时,要提高新能源稳定性,让新能源更好用,企业用得更放心。(王轶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