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求职季,不少求职者发现一些机构通过网络平台投放类似“1元领取,零基础学习”“零基础学技能月入过万”“高薪副业”的引流广告,并打出“门槛低、收入高”的噱头忽悠求职者报名。
记者付费参加了两个“1元课程”,发现这类技能培训都是一个套路——
投放广告引流→学员0元/1元购买课程→进入社群→参加线上直播课程→社群小助手刷屏推销价值几千到1万不等的付费课。
这类课程以短视频剪辑、学插画/书法、配音、写作变现、Python等居多,面向的受众也都是求职者、希望搞副业的上班族、全职宝妈、大学生、退休人员等,但提供的课程质量不高,用户无法真正学到实用的技能。
“高薪副业极度缺人”“1元领取零基础学习”
求职季,这些“套路”需警惕
这类网络“副业培训陷阱”有一些鲜明的“套路”——
第一,大多以“1元学费”“0元学费”“能赚大钱”引流,此后频繁发信息、打电话诱导学员高价买课。相关课费数千元至万余元不等。
第二,培训机构往往会“承诺”学员,掏高学费购课学成后,机构能推荐或“派单”提供兼职赚钱机会。但这些承诺绝大多数根本无法兑现。“承诺的20天赚回学费,现在40天了也没兑现。”一名短视频剪辑班学员表示。
第三,培训效果名不副实、质量低劣。据多名学员反映,有的培训讲师讲课内容非常粗浅,甚至是从网络上粘贴拼凑,几乎没有实用价值;有的培训讲师让学员花几百元买配音软件制作影视讲解视频却无法发布;还有的培训班讲师身份造假。
面对这类陷阱,学员一旦中招,合法权益往往无法得到保障。此外,人数众多的“学员群”还面临被涉诈不法分子盯上的巨大风险。
“副业培训陷阱”为何屡禁不止?
治理难点在厘清引流平台法律责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副主任赵精武表示,治理“副业培训陷阱”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如何斩断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知名网络平台进行引流的链条,厘清引流平台的法律责任,压实平台责任承担机制。
一些受害学员表示,引流网络平台事后往往以无法对培训内容负责为由“甩锅”责任。
赵精武认为,在实践中,平台经营者不能放弃对此类培训广告中夸大和虚假成分的审核义务。另外,根据互联网广告的相关规定,平台经营者作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对利用其信息服务展示、发布的广告内容进行监测、巡查,对于明显存在诈骗风险的“副业培训陷阱”广告,平台经营者也应当就用户的部分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河南中豫律师事务所合作人、副主任刘峰杰律师告诉记者,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在搜集保存相关证据后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同时,想学习技能要认真筛选培训机构,尤其是留意被政府主管部门公示严重违法警告或者处罚的培训机构要选择性排除,对于网络宣传的培训一定要实地查看后再下决定。
如何判断“0元学技能
月入过万”是否靠谱?
网上“套路”太多令人防不胜防,如何才能找到靠谱的培训机构?记者采访了大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确实会有“0元学技能”的培训课程,“2019年至2021年人社部门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对部分培训机构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提供了补贴,相当于国家付费让个人学技能,就是免费的”。
但需要区分的是,这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和网络上先用“0元”引流进社群,然后推销高价课的模式有本质区别。
该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我们除了继续培训高技能人才,还会更进一步推出‘就业班’课程,从招生、培训、考证到就业,进行全流程服务,课程价格也会相对高一些”。
综上,“0元学技能”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有人告诉你“0元学技能就月入过万”的时候,就要警惕了。不管怎么说,无论学习什么技能,都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花费了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投入学习,当有人劝你花小力气挣大钱的时候,一定多留个心眼,不要被骗。(记者 宋聪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