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物研发的着力点,不仅包括新靶点、全新小分子的寻找,生物药、抗体药的研制,还可以通过药剂学研究,创新给药技术,激发原有药物分子的潜能。”日前,“聚焦高质量发展”媒体采访团走进北京泰德制药公司,该公司副总裁、研发负责人赵焰平向记者表示,创新给药技术能够改良多种传统药物,引领医药产业探索新赛道。
2020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强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药物新制剂中乳化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相关研究构建了新型给药技术体系和平台,实现我国新型乳化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新型给药技术经北京泰德制药公司等单位转化和产业化后,推动了制剂技术与制剂行业的发展。
通常而言,药物更高的水溶性意味着更高的生物利用率。然而,不少口服药物的水溶性差、脂溶性好,服用后易在胃肠环境中析出,使药物利用率变差,还可能诱发副作用。资料显示,新药早期筛选阶段的难溶性药物占比高达90%,已上市药物中也存在大量脂溶性药物。
“老年人用药中存在许多这类药物,可能引发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赵焰平说,例如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利斯的明需要早晚餐口服,以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口服药物进入消化系统的吸收作用后,能够进入血液循环。如果不经消化系统,能否使药物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呢?”赵焰平说,比如传统贴膏正是利用透皮给药原理进行治疗,但其在载药种类和载药量方面受限,相关研究多年来停滞不前。
对此,新型乳化技术突破了透皮制剂的瓶颈,使脂溶性药物习得“穿墙术”。赵焰平解释,新型乳化技术使得溶剂胶技术平台实现对脂溶性药物的均匀乳化包裹,令药物具备透皮能力,得以穿过血管壁进入血液当中。
当前,利用溶剂胶技术平台生产的利斯的明透皮贴剂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赵焰平说,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透皮给药方式,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有效浓度与口服药物相当,还能避免口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临床上有类似问题的药物很多,如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其药效在体内维持时间短,而患者频繁吃药将造成很大负担。如果使用贴剂缓释给药,可使患者体内的有效药物浓度均衡平缓。”赵焰平介绍。
当前,中国透皮给药产品以传统贴膏、巴布膏、凝胶膏为主,多集中在镇痛和骨科领域。推动全身透皮给药技术发展,解决当前临床痛点,是中国医药企业的重点创新方向之一。
赵焰平说,过去20多年来,研发团队着力追求差异化研发创新,根据临床需求,深耕透皮给药这一细分领域。透皮制剂具有工艺复杂、研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等特点,当前仍需持续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提升相关技术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记者 张佳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