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河南3月29日电 2025年,桐柏县月河镇《巧用移风易俗小妙招 撬动乡风文明大变样》成功入选中宣部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案例,成为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近日,月河镇党委书记周红霞在全省文明乡风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分享了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宝贵经验与创新做法。
近年来,月河镇运用“会长说事”“乡里心语”“文明积分”三项举措,积极探索以移风易俗添彩文明乡风的有效途径,有效破解农村基层普遍存在的“干部管理难”“矛盾化解难”“群众参与难”问题,推动村风、民风、家风持续向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会长说事”,群众“点头”
抓住关键人群。立足农村“熟人社会”特点,吸纳德高望重、群众信服的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等进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四会”组织。
发挥引领作用。针对大操大办、比阔气讲排场等不良风气,充分发挥“四会”会长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将村规民约内化为言行准则,抵制炫富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同时,引导“四会”会长结合上级政策和农村实际,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大白话”,讲故事、拉家常,抨击当下不文明行为,给陈规陋习“曝曝光”,给文明新风“加加油”,引导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
用好宣传阵地。在具体工作中,组织会长们用好农村大喇叭、村务公开栏、传统民俗节庆、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宣传阵地,让“大喇叭”时常在村民耳边响起,让“会长说事”成为各村群众人人爱听的“节目”。例如,月河镇徐寨村开展“会长说事”以来,先后专题宣讲政策知识9次,表扬“正面典型”18件,“晾晒”违反村规民约、 大操大办宴席等“负面典型”16件。
“乡里心语”,消解“心事”
建设“乡里心语”聊天室。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乡里心语”聊天室,由村民议事会长、道德评议会长、乡贤代表等轮流坐班,倾听民诉民需,帮助纾困解难,对于群众提出的各类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每周集体会商,根据问题性质,明确解决责任人、主要措施和办结时限,并及时与群众沟通、反馈解决情况,实现群众心意能表达、干部办事更精准、乡风治理更有效。
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每个阶段“乡里心语”聊天室收集汇总的各类问题,组织村“两委”、党员及群众代表,充分讨论评议,“一村一策”制定出一套贴合群众心意的婚丧喜庆事宜办理流程、参与人数、办理天数、随礼标准等,纳入村规民约,号召群众共同遵守,并挨家挨户为老年群体算账,讲清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不仅“亏本”,还直接影响下一代价值观,造成“双重损失”“二次污染”,以此促进群众主动抵制高额彩礼、破除封建迷信。
让“聊天室”成为培育文明乡风“大讲堂”。在“聊天”过程中,着力发现并培育一批文明乡风的“积极分子”,让群众从“倾诉者”变为“演讲者”,从“聊天室”内走向家家户户,把“话筒”交给百姓,把“讲台”交给群众,让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宣讲师、参与人、传播者,转变思想旧观念,形成“好坏大家评、规矩共同守”的自治氛围。
“文明积分”,争先“恐后”
一方面,制定《文明积分评定、管理及兑换实施细则》。明确“乡村光荣榜”“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10项评先积分事项和“喜事新办、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10项评优积分指标。每月25日,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按照“群众自评、邻里互评、集中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每家每户评先评优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动态评价,评价结果实行“红黑榜”管理并予以公示,受表彰的村民按照奖励标准获得5至50不等的文明积分,凭积分可在村“文明超市”兑换等额生活用品。通过“评比兑换积分,积分换取商品”,实现“积分换物+荣誉激励”的双轮驱动,将抽象道德准则量化为文明践行指标,让文明行为“看得见、摸得着”,使群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号召推动为自觉行动”,提高群众参与移风易俗、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另一方面,将“文明积分”奖评与村规民约贯彻实施相结合。充分发挥“文明积分”立良俗、破陋习、扶正气的作用,推动各村不断更新完善村规民约,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方面增加更详细规定,让广大群众依“规”而治,以“约”促行,夺“分”争先,在“日用而不觉”中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提升。
月河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月河镇将学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持续完善“会长说事”“乡里心语”“文明积分”三大举措,不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助力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开花结果。(尹栋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