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
中宏网北京8月7日电(记者王镜榕)在“稳中有变”的形势判断之下,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稳就业”摆在“六稳”之首,足见“稳就业”对于稳中应变、稳中求进的首要、根本性地位。
“稳就业”就是“稳预期”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个理性预期学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指出,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人”在掌握完全信息的情况下,通过理性预期,不断修正行为偏差,可以对未来做出一些相对比较稳定的预期,以防止系统性风险和错误。
当前,我国经济呈“稳中有变”之势,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并将“六稳”化为共识与协同行动,“稳预期”尤为关键。因此,精准把脉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基本态势,对于达成积极、健康、理性的经济社会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0.5%,且持续增强;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6%、9.2%和8.7%;与新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发展较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上半年增长高达30.4%;今年上半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4.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的明显变化。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下简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日前撰文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政策走势分化、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这些情况不可避免会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将“稳就业”放在“六稳”之首,不仅有利保持国内经济的健康运行,而且有利于抵御来自外部环境的干扰,使之成为“稳预期”的基本面,护航中国经济斩浪前行。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近日表示,“总体来看,经济平稳运行、新动能快速发展对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坚实基础,我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确保就业形势稳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稳就业”就是“稳民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文章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此意义上,“稳就业”即是“稳民生”。
专家强调,安全感是社会心态发展的关键,稳定的安全感是公民保持积极社会心态的基本前提。着力破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免除群众基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是保持公民安全预期的重要实践。
“稳就业”可谓抓民生的“牛鼻子”工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文章强调,“我国有13.9亿人口、9亿多劳动力,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我们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显然,“稳中有变”如何实现“稳就业”即是紧迫的当务之急,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工程。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强调,唯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改革,才能有信心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目标。
为此目标,必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就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调,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与时俱进完善就业政策。制定以培育新动能来促进就业的政策,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用工和社保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平就业制度,不断破除妨碍劳动者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多措并举稳定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行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稳就业”就是“稳发展”
“稳中有变”大势之下,来自外部的不确定因素会不会使下半年就业压力加大甚至出现失业风险?
对此,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巡视员哈增友日前表示:“我们有信心、有底气也有能力、有条件保障就业稳定。我们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成功经验。这么多年中国经济一直是在应对风险挑战中走过来的,就业也是一样。”
这份自信与坚定预期来自,一是我国内需潜力大,应对冲击有空间;二是劳动力需求旺,转岗就业有机会;三是资金储备足,应对冲击有能力。据哈增友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超过5600亿元,这对解决因贸易摩擦可能受影响职工的就业和生活有一定保障。
应对外部震荡与冲击,关键落脚点在实干。哈增友表示,下半年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情况监测分析,及时完善政策储备,确保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具体举措包括:一是稳增长,守住就业基本盘。哈增友强调,“从经济基本面和对就业吸纳能力来讲,完成这些就业任务需要GDP增速保持在6.5%左右。所以稳就业关键还是靠经济增长。”
二是调结构,拓展就业新空间。通过发展新动能、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为劳动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劳动力实现提质转岗就业。
三是促改革,激发就业新活力。包括:一是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使更多新企业落地;二是深化劳动力供给侧改革。日前国家发改委与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出台10项政策促进就业,其中特别提到健全联动机制,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三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简化外商投资相关程序,稳定和促进外向型就业。
四是抓重点,织牢就业保障网。充分利用就业补助资金,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建立健全重大政策调整就业评估机制,强化就业政策的储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