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
中宏网北京8月21日电(记者王镜榕)“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获得感,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的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8月20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强调,减贫工作只能划分号,到2020年我们解决的是农村的绝对贫困,解决相对贫困则将贯穿于整个现代化的全过程。
新华社日前受权播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对今后三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扶贫产业不能盲目跟风,不能一哄而上。”针对产业扶贫进程中许多产品的销路难问题,韩俊强调,“加强产销衔接关键是要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指出我们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农超对接,加快快递下乡工程,供销、邮政、电商企业服务网点要加快向贫困地区覆盖,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出村进城创造条件。
据介绍,《指导意见》提出从4个方面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短板,即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行动,大力推进水利扶贫行动,大力实施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其中,“网络扶贫”将为产业扶贫提供重要数字支撑,更具持续解决“相对贫困”的全局性、战略性意味。“数字经济条件下与数字经济相关的生产要素是新型战略性生产要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指出,“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它不同于原来我们所说的生产力三要素,它是战略性要素、先导型的要素、起决定性的要素,因为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吴汉东认为,当下是一个“万物皆互联”的互联网时代,更是一个“未来已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完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动着中国从“人口大国”走向“数据大国”;相应地,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也将从互联网经济的“人口红利”转变为智能产业经济的“数据红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宏云日前联合撰文指出,“大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和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蕴藏着巨大价值,可以成为欠发达地区异军突起的发展驱动力。”
扶贫攻坚进程中,“大数据”技术也将为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政务绩效提供重要支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欧青平表示,目前国务院扶贫办正按照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建设。现在已经和10几个部门建立了数据的经常性比对和交换,通过这个手段将极大提升政务效率。
“数据汇聚使数据可能产生价值,数据关联使数据实现价值,因此必须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宏云指出,政府、企业是大数据的主要拥有者。要推动大数据转化为发展动能,就要保障数据供给和合理合法开放共享。
以未来3年扶贫攻坚战为切入,在贯穿未来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持续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始终,数字经济将发挥关键作用。陈文玲指出,数字经济是具有崭新的、颠覆性变革的内在力量。它将引发制造业业态变革;引发世界经济形态的根本性变革;引发流通形态的变革;使社会形态和社会治理发生革命性变化;将使城市形态、乡村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
陈文玲强调,数字经济正在并将继续使城乡形态发生根本性变化,城乡融合的未来将是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乡相间、城乡相连的空间布局,农村是城市的后花园,城市是农村的厅堂。城乡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形成双向流动,很多优势资源会在数字经济形态下加快向农村流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