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开封是我国早期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开封也是世界上唯一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5月16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物探源集中采访活动第四站来到开封。采访团走进开封城墙古马道遗址博物馆、开封博物馆、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等,近距离感受开封历史、领略宋文化魅力。
开封城墙,上部为清代修筑,下部为明代遗建,全长14.4公里,城墙墙体拔檐上有7000多个垛口,并有两处水门连通城内外水系,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代表性城墙,也是保存比较完整的中国第二大明清城墙。2014年,开封古城墙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古马道》《微梦大梁门》两场沉浸式裸眼3D演出,以“文化+科技”的手段再现了千年前北宋东京城的盛世繁华,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城墙遗迹展示区、宋代攻防展示区、游客休闲体验区与保持了历史风貌的夯土护坡散发出厚重的历史气息,共同绘制出一幅古城墙的生动画卷。
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代,后世历代沿用,到明代末年被黄河泛滥后的泥沙淤埋。2018年至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截至目前,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考古共完成发掘面积440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标本6万多件,发现不同时期各类遗存遗迹117处,包括河道、水工设施、桥梁等遗迹。讲解员许瑞莹介绍:“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考古发掘首次完整揭示了唐宋至清代开封城内的汴河形态和发展演变过程,为研究中国大运河及其变迁史提供了考古实证。”
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出土的5.6万多件瓷器,时间跨度从宋代到清代。其中,明代景德镇窑青花水草浮蟹杯设计新颖,做工精湛,别具匠心。记者看到,这件酒杯敞口外翻,底有三足,口沿内饰以青花,图纹似萦波之菱叶,杯内倒覆小钟,上卧一只小蟹,栩栩如生。注水后,小蟹浮水中央,可爱有趣。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三营介绍,此件青花瓷杯发掘自开封州桥崇祯十五年洪水层,保存完好。
走进开封博物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众多中小学生研学队伍,这里是很多学校和研学机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记者看到,整个博物馆的展览以时间为脉络,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元明清时期的文化遗产。
“藏品总数超过8万件,涵盖陶器、瓷器、铜器、书画、雕刻等十八类,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件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开封博物馆陈展部张玥介绍,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开封府题名记》碑是目前我国发现时间较早、规格最高、记载人名最多的地方官员题名记碑,入选国家文物局印发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也是开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东京城的发展就是从交通起步的,随着交通地位的提高,政治地位的抬升,共同促进了人文、经济的发展。”站在北宋都城复原沙盘前,开封博物馆馆长葛奇峰说,北宋都城有三个特点:一是三城相套、中轴对称,被专家称之为“东京模式”,是中国都城发展的重要阶段。二是四水贯通,漕运中心。开封因水而繁荣。三是坊市开放,服务民生。“坊”是指居民住宅区,“市”是指商业区。像现代这种居民区和商业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就是在宋代奠定的。宋代以前实行坊市制,商业区四周有围墙,与居民严格分开。随着坊市制度被打破,北宋时期的城市建设第一次有了门面房的概念,而宵禁制度的消亡,促进了早市、夜市的诞生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葛奇峰表示,北宋是中国古代城市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时期,以街道地段为单位的城市管理取代小区式封闭管理,对后世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记者 龚砚庆 王娜)
原标题:寻古探源 聆听千年古韵(文化中国行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物探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