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河南11月7日电(记者 陈斌 李天慧) 11月7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专场新闻发布会,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田海涛介绍郑州航空港区“以‘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为引领 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中原特区”的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张鑫雨 摄
田海涛介绍,建区十年来,郑州航空港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8.8%,建成了内陆地区功能最全、通关效率最高的口岸体系。郑州航空港区从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的小镇,蝶变为一座区域面积747平方公里、人口80万的现代化、国际化航空都市。
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区赓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按照“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内在逻辑,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体制机制重塑重构改革激发动力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的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新路径。
田海涛介绍相关情况 张鑫雨 摄
打造“四港联动”的全球超级枢纽
郑州航空港区从临空经济区起步,围绕多港联动、多式联运,着力打造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四张王牌”,加快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帮助更多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目前,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居全国第6位,跻身全球40强,全货运航线通达全球85个主要国家和城市,涵盖亚美欧主要经济体。来自柬埔寨的腰果、马来西亚的鲜食榴莲通过河南的中原龙浩货运包机,可分拨至全国各大城市,走上百姓餐桌。在郑州新郑机场运营的客运航空公司达46家,开通客运航线203条,通航城市110个。
高铁航空港站是全国首个配备专用物流设施的客货两用高铁站,四小时通达国内主要城市。已建成投用高铁物流中心,开行郑渝高铁快运批量运输试点。依托高铁物流中心和公铁、空铁联运,货物周转效率提升60%以上。
国际陆港作为中东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统筹布局保税通关、大宗商品交易、临港产业等功能,西作业区去年已建成投用30万平方米高标仓和50万平方米停车场,为比亚迪等重点企业提供仓储和暂存服务,东作业区将于2025年5月底前建成投用,实现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大宗商品的“公铁联运”“多快好省”。预计到2035年,将具备“万列、千万吨级”的货物集疏支撑保障能力。
公路港方面,打造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TIR跨境公路运输双向联通和常态化运营,发车量占全国的三成以上,居全国首位。
出海港方面,目前河南省正在郑州航空港区规划建设郑州水港,未来大宗货物可通过郑州水港和海铁联运,实现通江达海。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郑州航空港区围绕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窗口、主引擎、主阵地功能定位,加快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重点聚焦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航空航天卫星、现代物流、会展商贸、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以比亚迪为龙头的千亿级新能源汽车城快速崛起。比亚迪项目2021年9月签约,实现37天开工、17个月投产,创造了“港区速度”,在郑州航空港区投产以来,已生产整车59万辆,电池超6GWH,实现产值951.2亿元,带动就业5.5万人。
重点培育以富士康、超聚变为头雁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自2012年落户以来,富士康郑州工厂累计生产智能手机超12亿部,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建成河南省首家“灯塔工厂”,为河南培养近300万熟练产业工人。超聚变国内规模最大的服务器生产线落户郑州航空港区,2022年投产以来,已完成产值867亿元。未来,郑州航空港区将形成“芯屏网端器”全产业链布局。
此外,郑州航空港区还依托国家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政策优势,加快培育国家级航空航天卫星产业集群,今年以来,中国邮政国际枢纽项目实现开工,“中原星谷”项目在京揭牌,“郑州航空港号”新一代遥感互联网卫星成功发射;依托航空港区链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节点优势,加快建设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打造国际会展之都。依托中原医科城、河南省科学院航空港区分院和在港高校,培育全要素创新生态,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吸引国际一流人才来港区创新创业,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打造具有航空港区特色的“中试+”全要素创新生态
郑州航空港区聚焦应用型创新导向,加快构建贯通“市场需求—创意策源—产品设计—概念验证—中试验证—产品产业化”的产业创新链条,搭建“实验室+研究所+研究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的创新平台体系,健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产业孵化体系,实现“全省研发、港区转化”“全国研发、港区转化”甚至“全球研发、港区转化”。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的总体部署,坚持世界标准、国际一流,高标准建设中原医学科学城,打造全球首个中西医结合的医学科学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创新策源地、世界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地。目前,中原医科城已签约“医”字号项目66个,注册生物医药类企业211家,签约引进美国碧迪医疗、荷兰飞利浦、美国瑞思迈等跨国公司,引进国药、华润、通用、中信等生物医药类央企和头部企业54家,与13家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成为合作伙伴,主营生物医药类央企实现全覆盖。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梯次孵化体系,转化科研成果55项,中原纳米酶实验室孵化出全球首个固氮纳米酶产业化项目。以河南省科学院航空港区分院为引领,组建了中原纳米酶实验室、中原智能医学实验室、中原细胞与免疫实验室、中原石墨烯实验室等4个省级实验室,建成临床研究所10个、在建产业研究院5个,搭建涵盖药品和医疗器械全流程服务的CXO一体化公共技术平台8个。
开放是航空港最突出的标识,改革是航空港最鲜亮的底色。202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前瞻三十年眼光、国际化视野对航空港区体制机制进行重塑重构改革,为这片热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大有可为的干事创业平台。
田海涛介绍,2023年,郑州航空港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五项指标增速领跑全省。新郑综保区外贸进出口值居全国第一。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锚定省委和省政府赋予的新目标、新定位、新要求,聚焦建设‘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国家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增长极、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中原特区‘五大定位’,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昂扬斗志和拼抢劲头,大胆试、大胆闯、拼命干,全面开启‘二次创业’‘黄金十年’新征程。全力打造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河南、实现中原更加出彩贡献航空港区力量!”田海涛表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杂志社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