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商家利用各大电商与社交平台的算法与推荐机制,开发了不少“引流”手段。(电商平台截图)
近日,新华社客户端“全民拍”栏目刊发线索《电商拍卖竟成假货的“引流神器”?》,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跟踪发现,除了利用拍卖平台获取曝光率,假货卖家近年来利用各大电商与社交平台的算法与推荐机制,开发了不少“引流”手段,穿插夹杂于各类商品与内容间,不仅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更让假货堂而皇之横行网络,容易使一些缺乏辨别力的消费者走入迷局。
“只看不卖”,电商拍卖实为假货引流
在电商平台输入奢侈品大牌关键词,出现的不少商品价格极其低廉,但是却“只能看不能买”。
记者发现,利用电商平台的既有拍卖机制,不少出售假货的商家把拍卖商品变成了其微信引流的窗口。
近日,上海市白领陈慧欣想通过某电商平台购买一款热门奢侈品包包,但在搜索关键词后她发现,排名靠前的商品中,有不少看上去十分蹊跷:这些产品都用拍卖的形式出售,市场价上万的包包在这里的起拍价通常仅为几百元,商品首图上标着醒目的微信号,但商品详情里却空空荡荡。
记者尝试联系多位类似卖家,发现这些店铺并无客服值守,即使有买家缴纳保证金参与竞拍产品,也会因为竞拍不成功或卖家关闭订单而终止。而添加这些商家的微信后发现,他们正以几百元的价格出售大量仿冒奢侈品箱包。
为何这些商家要选择拍卖的形式,在电商平台做无法成交的生意?
记者尝试询问是否能通过淘宝拍卖平台直接成交,一位商家表示,如在平台成交,则会因为售假被封店,因此商家仅将电商拍卖作为引流至微信号的手段,以逃避电商平台的监管。
由于很少有买家会真正缴纳保证金去竞拍一款毫无详情说明的商品,这种“无成交”状态也成了卖家的优势,一方面他们利用拍卖产品提升店铺曝光度、增加个人微信流量,另一方面又不会留下售假的成交记录,避免店铺被电商平台处罚。
记者发现,在不少电商开店教程中,“拍卖”都被视作免费流量的来源。一些教程中直接评价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主搜索入口,买家可快速搜到拍卖宝贝。
公域引流、私域卖假成“秘籍”
随着各大电商平台对制假贩假惩处力度的加大,不少商家将售卖行为转移到了“私域流量”场所,通过微信等通信软件进行私下售卖。
然而无论形式如何,扩大受众范围是不变的需求,流量巨大的公共互联网平台,更是成了商家的“引流神器”。
“高仿”卖家们试图侵入互联网生活的更多角落,通过不同形式攫取流量,比如人们使用频次较高的各大社交网络。
不少微博用户发现,微博首页经常出现一些自己并未关注账号的营销推广内容,这些标注着淡灰色“广告”小字的博文中,不乏售卖假冒名牌产品的推广。
“高级定制、原厂皮料”“与厂家合作供货,匠心工艺”……这些模糊暗示的话语,配上九张奢侈品包包的图片,并以“加薇”“V”等暗语留下卖家的微信号,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推广内容出现在不少微博用户的首页。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内容可以通过购买微博的“超级粉丝通”产品推广至各用户信息流中。其中一位“高仿”卖家微信回复记者称,这已经是其第九个客服微信,并且已经满员,建议记者添加其另一个最新微信号。
而经常在小红书分享自己生活动态的网友瑶瑶也发现,自己最近发布一些奢侈品包包购物心得时,由于内容中出现了品牌关键词,评论便会涌入大量品牌“高仿”卖家。
这些卖家头像多为奢侈品产品图片,评论内容经常为“僵尸”般的乱码,点进其主页便能看到卖家在醒目位置分享了自己的微信号,并在微信售卖各类大牌仿冒品。
避免假货占据真流量,还需多方合力
近年来,我国对于制假售假、仿冒大牌的行为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仅在上海一地,去年就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3.7万件,包括仿冒“乐高”“戴森”、欧莱雅公司商标等案件,让侵犯知识产权者付出了沉重代价。
“售假者必须意识到,不论在哪个平台以何种方式售卖,只要存在售假行为,他就很可能构成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京大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程治国指出,去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对这一罪名的量刑进一步加重,显示了我国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决心。
“在心存侥幸的售假者面前,法律必须要露出‘牙齿’,只要售假就必须付出沉重代价。”程治国说。
但与此同时,假货卖家的售假与引流行为也在不断升级隐蔽,专家认为需要多方合力制裁,形成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同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徐文海认为,对于明确标注“广告”,并由平台推送给个人用户的信息,微博等社交平台应被认定为广告发布者,对于涉嫌售假广告的内容审核应承担高度注意义务,不能以广告内容隐晦等为托词逃避。
尽管商家精心引流至微信,售假行为并不直接由微博等进行,但徐文海认为,由于之后的售假购假交易实质上来源于平台广告,因此微博等的推送行为仍属于广告法中明确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责任。
而相较于主动推送的广告,电商拍卖、用户评论等内容中出现的售假引流可能更为隐蔽,难以全面监管。
程治国指出,对于利用电商拍卖等引流的行为,尽管售假交易不在平台内发生,但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平台还是要尽量做到严格审查。“一旦有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引流购买了假冒商品,对于平台来说,企业声誉也会受到影响。”
他建议,一方面,平台可通过监控拍卖商家的销售数据,筛选出一段时间内只上架但不交易的异常卖家,作进一步核查;另一方面,平台也可研发相应图片识别技术,识别出标注有引流微信号的商品图片。
徐文海认为,需要看到,近年来各互联网平台对违规内容删除处罚的力度不断加大,这一点值得肯定,但处罚往往集中针对涉黄、涉赌等内容,对于制假贩假等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有所忽视。
“这不仅需要国家进一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在行政管理、司法审判上加大力度,同时也需要注重加强对大众的引导,减少买假用假行为,形成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徐文海说。(记者 何曦悦 王默玲)
【河南9市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 18个督导组开展核查工作】记者从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获悉:根据专家研判,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10月20日至23日,全省大部分地区将出现轻中度污染过程,部分地区部分时段将出现重度污染。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对郑州、开封、平顶山、安阳、焦作、洛阳、许昌、新乡、鹤壁等重点区域启动了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管控时间为10月21日至23日。
【河南郑州:职称申报评审违规违纪者将列入失信黑名单】记者从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为进一步规范职称申报评审行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诚信建设,郑州在河南省率先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库和失信惩戒制度,严厉打击侵害专业技术人才利益的违规违纪行为,打造“阳光职称”。
【河南两县因违法采砂、案卷造假等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 】20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反馈“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其中,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水利部门监管执法案卷造假,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在水源保护区以疏浚之名行采砂之实等问题被通报。
【澳大利亚军机径直飞向高楼民众惊恐以为911重现】近日,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一架C-17运输机飞至布里斯班市区的高楼间,由于与建筑物距离只有几米远,让很多在高楼里的办公人员都惊恐万分,还以为“911”事件重现了。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网、等媒体报道,9月29日,为了庆祝布里斯班节,澳大利亚军方派军机进行飞行特技表演。不少网友从不同角度拍摄了当日的画面,但这场表演没让人觉得“惊喜”,反倒成了“惊吓”。这场特技表演被网友抨击道“既愚蠢又危险”。“一个失误就可能导致悲剧”,很多网友认为,他们并没有被表演逗乐,飞行员太过分
【河南住建厅通报51个房地产违规项目,涉郑州、洛阳等4城市】10月16日,河南省住厅发布房地产市场秩序定向检查结果。7月份以来,我省共检查了114个房地产在建在售项目,其中有51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存在不同程度违法违规经营销售行为。针对这些问题,各地主管部门共约谈了2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对37个项目下达了整改通知,暂停8个房地产项目网签。
国家发展改革委 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改委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