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体接连曝光的“消字号”乱象,引发社会持续关注。“消字号”产品的非法添加会给婴幼儿等群体带来健康风险,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据了解,监管部门已经对涉事企业处以罚款、吊证等严厉处罚,相信消费者权益也将得到维护。但事件所折射的现实逻辑和治理困境,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所谓“消字号”,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企业所生产的消毒产品,其用途是消毒和防控传染病传播,如洗手液、酒精湿巾等。由于这类产品本身不具有疾病治疗功效,获证企业仅需在全国消毒产品网上服务平台备案登记,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即可生产和经营。然而在现实中,个别商家利用市场准入的便捷性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用“消字号”产品冒充化妆品甚至药品,抬高了价格、牟取了暴利。在近期的案例中,涉事企业使用某某膏、某某霜等名称误导消费者,甚至在标签上打出修复、改善、缓解等字样,公然标榜治疗婴幼儿湿疹等功效。结果这些添加了激素的“消字号”产品非但没有消除家长的忧虑,还导致婴儿出现“大头娃娃”症状,令人痛心和愤慨。
进一步分析,无良商家还不是故事的全部,有两个结构性因素需要关注。一方面是监管能力不足。由于“消字号”产品的市场准入以备案为主,事中事后检查和抽检成为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具体由各级卫生监督所(中心)负责。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员数量为8.2万,这一数据在2019年下降至7.9万。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队伍规模缩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日常监督执法力不从心。笔者在调研中还了解到,部门边缘化、专业人员调离都制约了卫生监督能力。
另一方面是平台责任不实。母婴产品线上营销正在普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然而,一些电商平台未担负起内部管理责任,个别平台甚至为了追求销量,对入驻商家销售的“消字号”产品夸大宣传视而不见。上述因素导致经营者产生侥幸心理,不论是在网店还是实体店,打擦边球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见,“消字号”乱象绝不能仅仅归因于无良商家的个体行为,而更应该看到其背后成因。要在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需要优化治理体系。首先是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监管体系。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和“消字号”都属于健康产品的范畴,可考虑健康产品统一监管模式,改变准入和监管环节的“碎片化”格局。其次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例如平台要承担起管理责任,严禁“消字号”进行超出消毒用途的夸大宣传,一旦发现立刻下架并列入信用“黑名单”。又如消费者自身也要加强健康产品的科学素养。再次就是助推高质量的产业体系。当诚信守法商家的优质产品能够更加便捷、价廉地传递给消费者时,“劣币”当然就更容易被驱逐了。
高品质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需要高效能治理的保障。“消字号”乱象给我们提出了问题,也提供了契机。如何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大治理变革,真正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着实考验着监管者的智慧。(作者:胡颖廉 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河南9市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 18个督导组开展核查工作】记者从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获悉:根据专家研判,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10月20日至23日,全省大部分地区将出现轻中度污染过程,部分地区部分时段将出现重度污染。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对郑州、开封、平顶山、安阳、焦作、洛阳、许昌、新乡、鹤壁等重点区域启动了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管控时间为10月21日至23日。
【河南郑州:职称申报评审违规违纪者将列入失信黑名单】记者从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为进一步规范职称申报评审行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诚信建设,郑州在河南省率先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库和失信惩戒制度,严厉打击侵害专业技术人才利益的违规违纪行为,打造“阳光职称”。
【河南两县因违法采砂、案卷造假等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 】20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反馈“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其中,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水利部门监管执法案卷造假,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在水源保护区以疏浚之名行采砂之实等问题被通报。
【澳大利亚军机径直飞向高楼民众惊恐以为911重现】近日,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一架C-17运输机飞至布里斯班市区的高楼间,由于与建筑物距离只有几米远,让很多在高楼里的办公人员都惊恐万分,还以为“911”事件重现了。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网、等媒体报道,9月29日,为了庆祝布里斯班节,澳大利亚军方派军机进行飞行特技表演。不少网友从不同角度拍摄了当日的画面,但这场表演没让人觉得“惊喜”,反倒成了“惊吓”。这场特技表演被网友抨击道“既愚蠢又危险”。“一个失误就可能导致悲剧”,很多网友认为,他们并没有被表演逗乐,飞行员太过分
【河南住建厅通报51个房地产违规项目,涉郑州、洛阳等4城市】10月16日,河南省住厅发布房地产市场秩序定向检查结果。7月份以来,我省共检查了114个房地产在建在售项目,其中有51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存在不同程度违法违规经营销售行为。针对这些问题,各地主管部门共约谈了2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对37个项目下达了整改通知,暂停8个房地产项目网签。
国家发展改革委 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 信用中国 河南省发改委 信用河南 人民网河南 新华网河南 央广网河南 中国网河南 光明网河南 国际在线河南 凤凰网河南 中工网河南 映象网 中华网河南 大河网 和讯河南 国搜河南 网易河南 东方今报 华商二三里